卓韻芝 x 陳育強:旅行是藝術
發布時間: 2017/02/22 16:30
最後更新: 2017/02/22 16:36
香港人是喜歡去旅行的動物,旅行的願望支撑着許多香港人捱過日常機械生活。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榮休教授陳育強,相信旅行與藝術存在不少互通之處,可互相印證,於是與書寫旅行的卓韻芝對談。
卓韻芝是跨媒體創作人,知名的電台主持、作家、導演和棟篤笑藝人,寫過不少書籍,如《卓韻芝奇遇記》系列,記述旅行中的藝術觀賞體驗,近作《旅行之必要》則對旅行進行更深入的反思。
當陳育強說卓韻芝是藝術家,卓忙忙否認:
我只讀過一年藝術,我不是藝術家!
但她確實對於創作有很深的信念:
我的人生分成三份:事業歸事業;創作是創作,創作不是事業,是我人生到死都不會放棄的東西;其餘就是玩。
以前卓韻芝在電台工作,以語言文字為工具;但她覺得真要摸清一種感受時:
需要回到無字的狀態,純粹感受,文字處理不到的。所以讀藝術是很好的體驗,讓人回問自身詰問自己的感受是甚麼,不必用論文去解釋。
回到無字的狀態
卓韻芝喜歡獨自去旅行,笑說遇到不合的旅伴實在難受:
就好像迫一個不愛看書的人看完整套《追憶似水年華》,每一秒都感到存在的痛苦,時間真係好痛苦。
於是她寧可一個人。
常去旅行,後來就想反問自己,為甚麼想走?可能為了離開原有的秩序。
我們在原有的生活有着暗藏的秩序,我們因而舒適,變成麻木。卓韻芝說:
離開秩序之後,每一感受都是真實的。我提着旅行箱在車站,開始真正用眼睛去看每一件事物。我不知道在車站迷路對我的人生有何用,但沒有了原有的秩序掣肘,我會開放,得到新的體驗。體驗會回來的,回饋我們某些東西。就算甚麼都不給,我這人的合成也已不同了。
離開秩序,遭遇未知,有空白無明。陳育強說,當代藝術作品,藝術家本身也可能只明白部分,部分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明白。面對當代藝術,觀眾要主動,也同時要放鬆,不能有「我要得到甚麼」的功利之心,任由新的體驗不斷啟發自己。
這就像,旅行家要在無聊的狀態下主動找到有趣的地方。
無所事事作為方法
阿姆斯特丹,是卓韻芝去了再去的地方。她說那裏的人沒有強烈展示財富的欲望,後院很大,從前面的門戶卻看不出來。
艾倫.狄波頓寫過,阿姆斯特丹的窗框的設計如何同時平衡美與謙遜。
卓韻芝說,有些人和有些地方,能夠提醒你人生該是怎麼過的,阿姆斯特丹就是這樣的地方。所以她不時回去,回去時也只是無所事事地走來走去。
陳育強以旅行比喻繪畫創作。第一次去,知道那個地方是怎樣,到處認識;第二次會找特別的地方去看;第三次連特別的地方都不想去找,只在咖啡館坐着無所事事。
這就如繪畫,一開始可能集中在技巧、畫面大小、地面大小等等;第二次注重不那麼明顯的細節;到最後已不是「去旅行」的煞有介事,只是某種關係。在他口中,藝術是種消減的過程。
許多人以為我去旅行是找靈感,但我去旅行其實是不帶腦子,近乎癡呆地放空,無事可想,單單拿着地圖,想要怎麼走到山頂。這些重複性的習作,可以讓我甚麼都不想,只是為自己製造一個空間。我記得有句話說過,要讓事物進入自己,首先要為它準備一個空間。
旅行的豐富,其前提有時是消減。
info
節目名稱:《好想藝術》
播出日期/時間:逢星期三晚上6時在無綫電視翡翠台、晚上8時30分在港台電視31及31A播映;港台網站tv.rthk.hk及流動程式RTHK Screen同步直播及提供節目重溫。
【其他熱話】26歲小風:我愛上的人不分性別【有片】
【其他熱話】90後殯儀三代由仵工做起 生人恐怖過死人
【其他熱話】潤膚乳愈搽愈痕 認住4款不含致敏成分潤膚乳
撰文 : 鄧小樺